零基预算:从“基数+增长”到“从零开始”的财政改革之路

元描述: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举措,本文深入探讨零基预算的起源、发展历程、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趋势,并结合国内实践案例,阐述其对优化支出结构、提高财政使用效益的意义。

引言:

“深化零基预算改革”,这一看似简单的词汇,却蕴藏着中国财政改革的深远意义。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零基预算概念以来,我国财政预算编制模式经历了从“基数+增长”到“从零开始”的转变。这项改革旨在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,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,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力支撑。

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零基预算改革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从其起源和发展历程、面临的挑战以及成功案例等角度进行全面的解读。读者将了解到:

  • 零基预算的提出背景和核心理念。
  • 零基预算在国内的探索历程和试点情况。
  •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意义和面临的挑战。
  • 不同地区在零基预算改革中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经验。

让我们一起揭开零基预算改革的神秘面纱,探寻其背后的逻辑和深层意义。

零基预算:从“基数+增长”到“从零开始”

1. 基数预算:支出固化的“历史枷锁”

传统的基数预算模式,就好比一块“历史的烙印”,深深地刻在我国财政预算体系中。这种模式将上一年的预算额作为基数,在下一年度根据物价、工资水平等因素进行增减,形成了“基数+增长”的预算编制模式。

这种模式看似简单易行,却存在着一些弊端:

  • 支出固化: 基数的存在,容易导致预算支出固化,难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,即使一些项目已不再具有必要性,仍然会获得预算拨款。
  • 缺乏效率: 基数预算模式无法有效评估项目的必要性和效益,容易导致财政资金的浪费和低效使用。
  • 阻碍创新: 由于预算编制缺乏弹性,难以支持新的项目和创新性支出。

2. 零基预算:打破固化格局的“改革利器”

零基预算打破了传统的“基数+增长”模式,其核心理念是: 一切从零开始,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,重新评估每一个项目的必要性和效益,并根据财政资金的可用量进行合理分配。

零基预算的优势在于:

  • 打破固化: 不再受制于历史基数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评估项目,并根据效益进行调整,有效避免了支出固化。
  • 提高效率: 要求对每个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,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最大化。
  • 促进创新: 鼓励新项目和创新性支出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。

3. 零基预算:中国财政改革的“新引擎”

近年来,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零基预算改革,将其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。2014年《预算法》的颁布,为零基预算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。2021年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要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理念。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《决定》,更是将“深化零基预算改革”纳入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”的重要内容,标志着零基预算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。

深化零基预算改革:挑战与机遇并存

1.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意义

  • 优化支出结构: 通过重新评估项目,可以削减不必要的支出,将有限的财政资金集中用于更重要的领域,真正实现“该保必保、应省尽省”。
  •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: 强化预算绩效管理,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,为国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。
  • 增强预算透明度: 打破支出固化,提高预算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,接受社会监督。

2.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面临的挑战

  • 评估标准: 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,对项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,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关键。
  • 评估成本: 零基预算要求对每个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,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,如何降低评估成本也是一个重要问题。
  • 执行难度: 零基预算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、部门和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,需要克服传统预算模式的惯性思维,转变工作方式。

零基预算改革:国内实践案例

1. 上海市:优化支出结构,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

上海市在2020年的预算报告中提出要“深入落实零基预算理念”,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,例如:

  • 强化预算绩效管理: 要求每个项目都进行绩效评估,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预算。
  • 优化支出结构: 减少低效支出,将财政资金重点投入到战略性领域,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。

2. 广西壮族自治区:盘活存量项目支出,提升资金使用效益

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21年组织推进自治区本级零基预算改革,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和通知,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:

  • 盘活存量项目支出: 经过两轮审核,盘活了存量项目支出181亿元,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。
  • 强化预算管理: 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,提高预算透明度,接受社会监督。

3. 安徽省:顶格推进,打造零基预算改革“安徽模式”

安徽省在2021年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,采取了“破基数、立项目、抓统筹”的创新“打法”,取得了阶段性成效:

  • 压减专项资金数量: 通过清理重塑支出政策,压减了专项资金数量,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。
  • 重新评估财政项目: 对财政项目进行全面评估,优化支出结构,将资源配置到更重要的领域。
  • 收回沉淀低效资金: 累计收回中央及省安排的各项沉淀低效资金216亿元,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1. 零基预算和传统预算有什么区别?

零基预算与传统预算最大的区别在于预算编制的出发点。零基预算一切从零开始,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,重新评估每个项目的必要性和效益;而传统预算则以上一年的预算为基数,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增减。

2. 零基预算的实施过程有哪些步骤?

零基预算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:

  • 项目识别: 识别所有需要进行预算编制的项目。
  • 项目评估: 对每个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,评估其必要性和效益。
  • 项目排序: 根据项目效益进行排序,优先考虑效益高、必要性强的项目。
  • 预算分配: 根据财政资金的可用量,对项目进行预算分配。

3. 零基预算如何解决评估标准和评估成本问题?

解决评估标准问题,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,并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调整。解决评估成本问题,可以通过简化评估流程、利用信息技术等方式降低评估成本。

4. 零基预算对政府职能转变有什么影响?

零基预算要求政府部门更加关注绩效,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透明度,这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,更加注重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。

5. 零基预算改革的未来趋势是什么?

未来零基预算改革将更加注重与绩效管理的融合,并不断探索更加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手段,以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和效益。

6. 零基预算改革对个人有什么影响?

零基预算改革将优化政府支出结构,提高资金使用效益,有利于改善民生,促进社会公平,最终将惠及个人。

结论

零基预算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需要政府部门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。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,完善零基预算制度,将能够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,实现国家发展目标。

零基预算改革是时代赋予的责任,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。相信通过深化改革,中国财政将更加高效、透明、可持续,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力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