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PR 持平:降息预期落空,但未来仍有下降空间?

元描述: LPR 持平,降息预期落空,但未来仍有下降空间?本文分析了 9 月 LPR 持平的原因,以及未来 LPR 下调的可能性,并探讨了存量按揭利率调降的可能性。

引言: 2023 年 9 月 20 日,备受关注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如期发布,1 年期及 5 年期以上品种均维持不变,部分市场人士的降息预期落空。LPR 持平的原因是什么?未来 LPR 会继续下调吗?存量按揭利率调降的可能性又如何?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,并探讨 LPR 持平背后的逻辑和未来趋势。

LPR 持平:降息预期落空背后的多重因素

9 月 LPR 持平,并非毫无征兆。虽然美联储降息为我国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,但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压力总体可控,7 月 LPR 降息效果仍待观察,以及银行净息差压力等因素,9 月继续降息的紧迫性并不高。

7 月降息效果观察期: 7 月 LPR 两期限均已下调 10 个基点,目前仍处于降息效果观察阶段。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压力总体可控,各类风险也得到有效控制,货币政策有条件坚持“以我为主”,短期内连续下调政策利率并引导 LPR 报价跟进下调的迫切性并不大。

银行净息差承压: 截至 6 月末,银行净息差已降至 1.54% 的历史最低水平,明显低于 1.8% 的警戒水平。若 LPR 持续下调,加之规模庞大的存量房贷利率也有较大下调空间,下半年银行净息差将面临较大幅度下行压力,不利于银行经营的稳健性。

存款利率调整风险: 若大幅度下调存款利率,则可能引发银行存款大规模向理财等资管产品“搬家”风险,同样不利于银行经营的稳健性。因此,降息过程需要做好多方平衡。

LPR 年内下行可能性:促内需和提升报价质量

虽然 9 月 LPR 持平,但拉长时间来看,在促内需以及提升报价质量等多重考量下,年内 LPR 报价或仍存下调可能,降准降息亦均可期以更好支持实体经济。

经济放缓迹象: 当前经济基本面出现放缓迹象,三中全会后稳增长已成为政策主要目标。后续修复效果若不及预期,仍需通过调降政策利率及 LPR 报价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,促进内需修复。

银行负债成本改善: 严禁“手工补息”监管持续和 7 月存款挂牌利率再次下调,使得银行负债成本总体继续改善,也为 LPR 报价再次下调创造一定空间。

LPR 报价质量提升: 当前部分优质客户的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低于 LPR。7 月 LPR 报价下调后,较实际发生贷款利率仍偏高。为提高 LPR 报价质量,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、减少偏离度,满足 MPA 考核要求,LPR 仍有下调可能。

存量按揭利率调降:减轻居民负担,促进市场回暖

除了 LPR 下调之外,存量按揭利率调降也备受关注。专家认为,存量按揭利率调降的可能性有所增大,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房贷方面的成本,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回暖和健康发展。

政策影响: 美联储大幅降息对我国贷款政策,尤其是房贷政策影响积极,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可能性有所增大。

减轻负担: 若后续存量房贷下调 80 个基点,那么对“100 万贷款本金、30 年期等额本息”的按揭贷款来说,每个月约可减少 500 元月供支出,有助于减轻居民家庭负担和提振商业零售消费。

未来展望:降准降息推动 LPR 同步下行

综合考虑内部需要和外部变化,预计人民银行或实施全面降准 0.25-0.50 个百分点,降低政策利率 10-20 个基点,推动 LPR 同步下行,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。

常见问题解答:

  1. LPR 到底是什么?

LPR,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,是银行向优质客户发放贷款的报价利率,是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代表,也是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1. 为什么 LPR 会影响房贷利率?

房贷利率通常与 LPR 挂钩,LPR 下调,房贷利率也会随之降低。

  1. 为什么 9 月 LPR 持平?

9 月 LPR 持平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:

* 7 月 LPR 降息效果仍待观察

* 银行净息差压力

* 存款利率调整风险

  1. 未来 LPR 会继续下调吗?

专家认为,年内 LPR 报价或仍存下调可能,降准降息亦均可期以更好支持实体经济。促进内需修复和提高 LPR 报价质量是 LPR 下调的两个主要驱动因素。

  1. 存量按揭利率调降的可能性有多大?

专家认为,存量按揭利率调降的可能性有所增大,美联储降息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回暖的需求是主要推动因素。

  1. LPR 下调对购房者有什么影响?

LPR 下调会降低房贷利率,进而降低购房成本,对购房者来说是利好消息。

结论:

LPR 持平并非意味降息周期结束,年内 LPR 仍有可能下调,降准降息亦可期。存量按揭利率调降的可能性也存在,这将有助于减轻居民负担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回暖。未来,随着宏观经济运行的持续优化,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,继续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。